IEECAS Open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0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两种针叶树种不同器官水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8, 卷号: 9, 期号: 1, 页码: 54-63
作者:  陈美玲[1];  崔君滕[1];  邓蕾[2,3];  王凯博[2,3]
Adobe PDF(49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4/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油松  柴松  器官  生态化学计量  适应策略  
芍药苷对PM2.5诱导BEAS-2B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期刊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8, 卷号: 38, 期号: 2, 页码: 168-173
作者:  吴晓芳 [1,2];  王丽云[1];  易建华[1];  雷剑[1];  奥宇宏[1];  李建军[3];  韩晶[1]
Adobe PDF(158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1/0  |  提交时间:2019/01/07
芍药苷  PM2.5  BEAS-2B细胞  抗氧化  
别说大熊猫不濒危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5, 页码: 379-383
作者:  陈怡平[1];  ELLISON Aaron M[2]
Adobe PDF(332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62/0  |  提交时间:2019/01/11
大熊猫  主食竹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气候变化  汶川地震  
环境水样中~(129)I分析及其在环境示踪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3, 页码: 203-224
作者:  姜旭宏[1,2,3];  侯小琳[1,3];  陈宁[1,3];  张路远[1,3]
Adobe PDF(124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4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129I  水样  有机碘  形态  环境示踪  
中国西部背景地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大气散射系数的影响 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卷号: 37, 期号: 4, 页码: 1216-1226
作者:  杨毅红[1,2];  陶俊[2];  朱李华[2];  张智胜[2];  王启元[3];  曹军骥[3]
Adobe PDF(320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45/0  |  提交时间:2019/01/07
瓦里关  PM2.5  化学组分  大气散射系数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及意义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1, 页码: 65-71
作者:  涂夏明[1,2];  周家茂[1];  曹军骥[1,4];  韩永明[1];  沈振兴[3]
Adobe PDF(125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3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类型  黑碳  碳储量  
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论文
地球与环境, 2016, 卷号: 44, 期号: 4, 页码: 391-397
作者:  王云强[1];  邵明安[2];  胡伟[3];  Lin Henry [1,4];  黄辉[5]
Adobe PDF(367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80/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黄土高原  地球关键带  土壤含水量  土地利用  空间变异性  
广州城区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浓度特征及其来源 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卷号: 38, 期号: 12, 页码: 50-53,66
作者:  瞿群[1];  张智胜[1];  刘随心[2];  朱李华[1]
Adobe PDF(28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8/0  |  提交时间:2019/01/08
水溶性有机碳  二次有机碳  O3  来源  
重金属元素 Hg、 Cd、 Cu、 Zn 和 Se 在南海东岛上的时空分布特征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5, 卷号: 6, 期号: 5, 页码: 330-340
作者:  晏 宏 [1,2];  张文超 [1];  刘成程[1];  李 明[1];  赵三平[2];  孙立广[2]
Adobe PDF(158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9/0  |  提交时间:2019/01/16
重金属元素  土壤与沉积物  红脚鲣鸟  生物传输  污染  
榆林地区与关中平原清代旱灾对比研究 期刊论文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卷号: 24, 期号: 4, 页码: 120-127
作者:  罗小庆[1];  赵景波[1,2]
Adobe PDF(42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2/0  |  提交时间:2019/01/08
榆林和关中地区  清代  旱灾频次与等级  气候事件  旱灾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