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14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5, 页码: 397-406
作者:  王松娜[1,2];  王旭龙[1];  康树刚[1]
Adobe PDF(257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松原黄土  末次冰期  石英光释光  磁化率  平均粒径  古气候  
近千年来青海湖水热变化再重建 期刊论文
第四纪研究, 2017, 卷号: 37, 期号: 5, 页码: 974-981
作者:  柳中晖[1];  周爱锋[2];  刘卫国[3]
Adobe PDF(232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74/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青海湖 湖泊沉积物  长链烯酮  古温度  古盐度  气候变化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沉积环境 期刊论文
中国沙漠, 2017, 卷号: 37, 期号: 4, 页码: 666-677
作者:  杨庆江[1];  温小浩[1];  李保生[1,2];  陈敏[1];  马佳丽[1];  李芳[1];  牛东风[1]
Adobe PDF(73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0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腾格里沙漠南缘  土门剖面  末次间冰阶  粒度特征  古气候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气候-沉积环境 期刊论文
中国沙漠, 2017, 卷号: 37, 期号: 4, 页码: 666-677
作者:  杨庆江[1];  温小浩[1];  李保生[1,2];  陈 敏[1];  马佳丽[1];  李 芳[1];  牛东风[1]
Adobe PDF(73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83/0  |  提交时间:2019/01/11
腾格里沙漠南缘  土门剖面  末次间冰阶  粒度特征  古气候  
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与环境效应:进展与问题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卷号: 32, 期号: 7, 页码: 707-715
作者:  王斌[1];  常宏[2];  段克勤[1]
Adobe PDF(350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0/0  |  提交时间:2019/01/07
秦岭  新生代  构造隆升  环境效应  
东亚古环境科学数据库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3, 页码: 273-282
作者:  赵宏丽[1];  李新周[1];  谭婷丹[1];  晏利斌[1];  李红兵[1]
Adobe PDF(138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51/0  |  提交时间:2019/01/07
东亚  古环境  科学数据库  数字化  二次挖掘  
桂林三月岭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3, 页码: 243-252
作者:  段丙闯[1,2];  蔡秋芳[1]
Adobe PDF(106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91/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桂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中国东部亚热带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温度  
我国PM_1浓度、化学组分及来源的时空分布 期刊论文
中国粉体技术, 2017, 卷号: 23, 期号: 3, 页码: 1-10
作者:  何瑶[1,2];  黄汝锦[1];  王启元[1];  王浥尘[1,2];  曹军骥[1]
Adobe PDF(281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81/0  |  提交时间:2019/01/07
NR-PM1  源解析  时空分布  
查格勒布鲁剖面记录的OIS3a巴丹吉林沙漠季风气候变化 期刊论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卷号: 31, 期号: 6, 页码: 97-102
作者:  王丰年[1];  李保生[2,3];  蒋树萍[4];  牛东风[2];  温小浩[2];  李志文[5];  郭亿华[6];  司月君[7];  杨志英[1];  刘恩波[1]
Adobe PDF(45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96/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末次间冰阶  风沙沉积  Rb 和 Sr  季风气候变化  巴丹吉林沙漠  
黄土丘陵区刺槐、辽东栎林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 2017, 卷号: 37, 期号: 10, 页码: 3385-3393
作者:  吕金林[1,4];  闫美杰[1,2];  宋变兰[1];  关晋宏[1];  时伟宇[3];  杜盛[1,2]
Adobe PDF(224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3/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黄土丘陵区  土壤碳氮磷  碳氮比  氮磷比  化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