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CAS Open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47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技术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地球与环境, 2018, 卷号: 46, 期号: 2, 页码: 204-209
作者:  陈慧清[1,2];  李晓晨[1];  于学峰[2];  马瑜[3];  柯杨[3];  朱海云[3];  薛静[1]
Adobe PDF(22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5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态系统  微生物群落  研究进展  
黄土高原两种针叶树种不同器官水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8, 卷号: 9, 期号: 1, 页码: 54-63
作者:  陈美玲[1];  崔君滕[1];  邓蕾[2,3];  王凯博[2,3]
Adobe PDF(49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14/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油松  柴松  器官  生态化学计量  适应策略  
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的影响因素综述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8, 卷号: 9, 期号: 1, 页码: 16-27
作者:  李晓婷 [1];  陈骥 [2,3];  郭伟[1]
Adobe PDF(73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53/0  |  提交时间:2019/01/07
植物物候  气候类型  影响因素  
亚热带典型区域水稻土氧化铁高光谱反演---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期刊论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卷号: 28, 期号: 11, 页码: 3675-3683
作者:  郭颖[1,2];  郭治兴[2];  刘佳[3];  袁宇志[2];  孙慧[4];  柴敏[2];  毕如田[1]
Adobe PDF(199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73/0  |  提交时间:2019/01/07
土壤氧化铁  遥感  高光谱  反演  亚热带区域  
黄土区坡面尺度微地形和次降雨对5m土壤水分影响的典型个例分析 期刊论文
地球环境学报, 2017, 卷号: 8, 期号: 4, 页码: 357-366
作者:  贺美娜[1];  童永平[1];  王云强[2];  卢玉东[1];  赵亚丽[2]
Adobe PDF(120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0/0  |  提交时间:2019/01/07
微地形  坡面  降雨  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刺槐、辽东栎林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期刊论文
生态学报, 2017, 卷号: 37, 期号: 10, 页码: 3385-3393
作者:  吕金林[1,4];  闫美杰[1,2];  宋变兰[1];  关晋宏[1];  时伟宇[3];  杜盛[1,2]
Adobe PDF(224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3/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黄土丘陵区  土壤碳氮磷  碳氮比  氮磷比  化学计量  
黑河下游五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差异性解析 期刊论文
干旱区地理, 2017, 卷号: 40, 期号: 3, 页码: 598-605
作者:  任志国[1,2];  马明国[3];  宋怡[4]
Adobe PDF(3226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4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黑河下游  植被类型  土壤呼吸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表层径流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期刊论文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7, 卷号: 47, 期号: 4, 页码: 461-471
作者:  赵景波[1,2];  马延东[1];  罗小庆[1];  岳大鹏[1];  邵天杰[1];  董治宝[1]
Adobe PDF(247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01/0  |  提交时间:2019/01/07
表层径流与地下径流  径流物理与化学沉积  次生盐与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条件与机制  巴丹吉林沙漠  
云雾山草原不同深度土壤的呼吸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期刊论文
草业科学, 2017, 卷号: 34, 期号: 2, 页码: 224-230
作者:  张浩[1];  叶成龙[1];  王益[2];  郭辉[1];  胡水金[1]
Adobe PDF(132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57/0  |  提交时间:2019/01/07
黄土高原  深层土壤  微生物呼吸  温度敏感性  
典型工业城市土壤黑碳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以黄石市为例 期刊论文
土壤, 2017, 卷号: 49, 期号: 2, 页码: 350-357
作者:  占长林[1];  万的军[2];  王平[3];  张家泉[1];  肖文胜[1];  韩永明[4]
Adobe PDF(89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422/0  |  提交时间:2019/01/07
土壤  黑碳  有机碳  含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