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
罗小庆[1]; 赵景波[1,2]; 马晓华[1]
2015-02-15
发表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卷号35期号:1页码:311-316
文章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目的]揭示榆林地区1644—1949年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方法]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并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在1644—1949年的306a里,榆林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旱灾86次,平均每3.6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发生32次,中度旱灾发生41次,大旱灾发生7次,特大旱灾发生6次,分别占旱灾总数的37.2%,47.7%,8.1%和7.0%。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第Ⅰ阶段为1644—1829年,为旱灾少发阶段;第Ⅱ阶段为1830—194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该区1876—1879年、1899—1901年和1928—1931年连年发生严重旱灾,代表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的存在,在此期间,榆林地区的气候性质发生了改变,由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转变为温带干旱非季风气候。榆林地区1644—1949年的旱灾有7a左右的短周期,14a左右的中周期,36a左右的长周期。[结论]榆林地区旱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年降水量的减少,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年的降水量分别减少100mm余和150mm余,中小规模的旱灾部分是降水量集中造成,部分是年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旱灾等级与频次指示,1644—1829年为气候较湿润阶段,1830—1949年为气候较干旱阶段。

关键词榆林地区 1644—1949年间 旱灾变化 旱灾等级 旱灾成因 干旱气候事件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eecas.cn/handle/361006/10524
专题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
通讯作者赵景波[1,2]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中国科学院 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小庆[1],赵景波[1,2],马晓华[1]. 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J].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1):311-316.
APA 罗小庆[1],赵景波[1,2],&马晓华[1].(2015).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水土保持通报,35(1),311-316.
MLA 罗小庆[1],et al."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水土保持通报 35.1(2015):311-31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_1949年旱灾与(412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小庆[1]]的文章
[赵景波[1,2]]的文章
[马晓华[1]]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小庆[1]]的文章
[赵景波[1,2]]的文章
[马晓华[1]]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小庆[1]]的文章
[赵景波[1,2]]的文章
[马晓华[1]]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